当前位置: 主页 > 中国市场情报网 > 购物 > 内容页

【全球快播报】晚潮|江南第一牡丹的文化密码

2023-07-04 00:42:16 来源:潮新闻客户端

潮新闻客户端 何羽

“五百年前是一家”是人们常说的口头语,这个“五百年”是虚化数字,言历史渊源,攀亲近之缘。我们今天所说的,近五百年历史,却是一个实数,是一桩关于古牡丹与上海奉贤金家“情同一家、生死不渝”的真事。

董其昌 (1555-1637) 清 叶衍兰 绘。据CFP。


(资料图片)

董其昌的贺礼

稍通文墨的人,对“董其昌”这个名字都不会陌生。

董其昌(1555—1636),字玄宰,号思白,华亭(今上海松江)人,万历十七年进士,官南京礼部尚书。工书画,精鉴别,明末四大书家之首,亦擅画山水,为“华亭派”领袖。当时政局诡谲多变,董其昌的仕途也时顺时逆,他寄情书画,颐养身心,开创了艺术高峰。董其昌荣升礼部尚书之年,得知童年时的同窗好友、奉贤邬桥吴塘村金学文家新居落成,于是亲笔书写“瑞旭堂”匾额,连同家中两株老牡丹一起作为贺礼,送到了金家。

牡丹是我国特有的花种。花形硕大,花香浓郁,花色娇美,历来深受人们喜爱,被赋予“国,繁荣昌盛;家,富贵平安;人,幸福吉祥”的文化内涵。“瑞旭”二字,更蕴含着“祥瑞旭辉映高堂”的祝福。

董其昌这份贺礼情深义重,金学文十分珍爱,他将匾额高高挂起,又亲手将这两株带土移来的老牡丹种在中堂天井内,日日照看,夜夜心悬。清嘉庆年间,其中那株“昌红”分株移植至上海松江,即为现今“醉白池公园”内的那株牡丹,但母株因光绪年间金家弟兄分家移栽而枯死。另一株“粉妆楼”从未移动,真的是“深固难徙,更一志兮”,故而幸存至今。

江南第一牡丹。

时间倏然。1999年,经上海市人民政府确认,这株“粉妆楼”已有470岁高龄,是上海现存最古老的牡丹,列入上海市一级古树名木(编号1226)、“中国十大百年以上牡丹”,誉为“江南第一牡丹”。

董其昌大概也不会预料到,他送的这株古牡丹,金家人视如珍宝,金家22代子孙,如护卫自己的生命一样,毅然决然,毫不动摇,守护这株牡丹。

古牡丹第22代传承人金书林。

以命护花

现年83岁的金书林老人,古牡丹第22代传承人,提及往事感叹不已,“这牡丹多灾多难啊……”虽说祖辈们的故事追忆困难,有关养护经验也未形成文字,仅通过口口相传沿用至今。但金书林从父亲金菊如身上,又似乎看到了祖辈们爱花护花的心血,以及照看牡丹的操劳、辛苦,甚至苦难。

金家老宅原是一处三进五开两厢房的大宅子,“粉妆楼”就种在大客堂北墙中间的一侧天井里。金菊如擅长文墨,他心思细腻,为人和善,经常帮乡邻写写文书。他每天外出回家第一件事,不是招呼妻儿,也不是清洗风尘,而是快步穿过客堂直奔牡丹。左看看,右看看,仔细端详,再靠近一点,闭上眼,闻一闻,这是他奔忙劳碌一天之后最大的享受。金菊如寡言少语,除了讲到牡丹花时会多聊几句,平时都是笑眯眯的,以笑代言。但也有例外。家里无论哪个小孩,哪怕是最得宠的那个,只要碰一下牡丹,金菊如都会黑着脸严厉训斥。

上海牡丹的栽培历史始于宋朝。江南地区多雨水,空气湿度大,土壤有黏性,含水量大,这些因素都不利于牡丹生存。但金家牡丹却有一道祖传秘方。哪怕是在最困难的时期,一家老小有时连饭都吃不饱,金菊如还是会想尽一切办法省出钱来,在每年冬至前后、冬末春初这两个时间点,各炖上一大锅猪肠,煨成浓汤,再在牡丹根部周围用铲刀挖一圈浅沟,把冷却的猪肠连汤埋进去。经过两次“开荤”,牡丹吸收了丰富的养分,年年都能安然度过。

牡丹花有美容养颜的功效,牡丹的根也是名贵药材。当地一度谬传这株古牡丹的根能治癌,偶有村民偷挖,古牡丹屡受重创,但每一次都化险为夷,因为每一次都靠着金菊如不厌其烦地细心照料,才使她活了下来。

上世纪七八十年代,上海某英国公司曾派人上门求购“粉妆楼”,一开口就是十万英镑。十万英镑折合当时人民币约百万元,那时普通百姓每月工资仅几十元。令村民咋舌的是,无论对方怎样游说,金菊如就是不点头。对方以为金家嫌钱少,就请金菊如自己开价。金菊如的回答还是这句话,“这古牡丹是我家的传家宝,给再多的钱也不卖!”

“文革”时,有一天,金菊如被抄家了,老物件、家谱等等都被抄走了,但那些人还不肯走,紧盯着这株古牡丹。带头的“小将”发话了,“古牡丹是四旧,也要破除,连根拔掉!”说完,一挥手,一群人操起家伙就往前扑。金菊如抢先几步冲上去,张开双臂护住牡丹,冲着这群无知又野蛮的年轻人,一字一顿地说,“要搞死牡丹,先搞死我!” 此刻的金菊如,目光如炬,巍然不动,这架势透着不可侵犯的凛然之气,这两句话充满一股拼死抗争的勇气,竟吓得那些人举步不前,慢慢地开始后退,最后溜走了。

古牡丹第22代传承人金书林。

古牡丹深夜“托梦”

1988年,金菊如去世,护花的重担传到了长子金书林的肩上。

20世纪90年代金家老宅拆迁,成了一片荒地。没有了宅院的庇护,古牡丹孤身独立,开花之际常被顽童或村民折去不少枝叶和花朵。金书林看着焦急、心痛,深感对不起祖上、对不起牡丹,但又不知道如何化解。

1991年8月,强台风过境,吹折了古牡丹西侧的榆树,树梢压伤了牡丹的主干。金书林以为牡丹这次元气大伤,恐怕活不了了。没想到,次年春,竟然又开出了两个花苞,根部也冒出了新芽。1993年春,又开了六七朵花,古牡丹的生命力在逐渐恢复。为了避免出现意外,金书林写信向政府部门求助,没有得到回音,再写,还是没有回音,继续写,连写了四五次。直到1994年,有位公务员了解到古牡丹的故事之后,主动提出代笔“上书”,这才引起了有关部门的重视。1995年,上海市园林局派了两位专家实地探访,之后,政府很快下拨资金,为古牡丹搭建围墙。

这件事让金书林看到,个人能力微薄,只有在政府的支持、保护下,古牡丹的命运才有真正的转机。辗转反侧想了几夜,他萌发了一个念头,与家人商量着,要让“传家宝”成为“传国宝”。

1995年8月25日,经奉贤公证处公证,金书林兄弟俩将古牡丹正式捐献给市园林局。园林局接收后,与当地联动,在原地修建了“明代牡丹苑”,苑内还种植了白牡丹、芍药,新建了牡丹亭,免费向公众开放。村里协调电力部门将周边的高压线、缆线等移开,还对通往牡丹苑的那条小路进行了拓宽、修筑,取名“牡丹园路”,方便游客出入。古牡丹日常仍由金书林、王秀琴夫妇管理养护。

金书林与老伴王秀琴为古牡丹搭建栅架。

金家因拆迁分到的新房在沪杭公路,金书林每隔一两天就要到吴塘村看牡丹,浇水、松土、除杂草、修剪枯枝,每次坐公交车往返需1个半小时。后来,老两口搬到萧塘与女儿合住,为的是离牡丹更近一些。再后来,村里将牡丹苑南面河边一处废弃的平房交给金书林使用。走进这平房,乍一看,像是拾荒者的临时居所:杂物堆得齐墙高,一个漆痕斑驳的衣橱、一张平板床、两张桌子、几个凳子,就是所有的家当了。但二老毫不在意,他们最上心的是怎样给古牡丹营造一个舒适的家。古牡丹喜欢阴凉湿润的环境。每到夏天,金书林就在四周搭建棚架,用黑色的网状布遮挡烈日。到了寒冷的冬季,又换作透明暖棚,以吸收光照。

2012年3月的一天夜里,金书林在深睡中做了一个梦,梦见古牡丹突然不见了。一个惊吓,他猛然坐了起来,冒出一身汗,揉了揉眼睛看看四周,才发觉是个恶梦,就又躺下了。但不知为什么,他怎么也睡不着了,越想越不踏实,越想越不放心,于是,披上外衣,借着月色,来到牡丹苑。令他震惊的是,园门大开,有人竟已挖掉了一部分的牡丹根。他赶紧打110报警,也向村里报告。第二天,牡丹苑装上了摄像头,实施24小时监控。金书林自己则一连几天蹲守花前,细心照顾,施以养料,嘴里还念念有词,祈祷上苍保佑。奄奄一息的古牡丹像是听到了主人的召唤,感受到了人间仁爱,又一次顽强地活了下来。

金学文后裔在古牡丹石碑前合影。

花开时节动申城

每年三月,金书林的心情就像等待孩子出生,喜悦,兴奋,期待,又带着一点点忐忑。围着已有1.6米多高的古牡丹,他转了一圈又一圈,时而踮起脚,时而弯着腰,时而俯下身,仔细数着如婴儿拳头大小的花苞,一个,两个,三个……,数了一遍,会不会漏了?好吧,再数一遍。一天,两天,三天,几个急性子的花苞奋力顶开绿叶包裹的襁褓,露出了一点点白色。四天,五天,六天……,越来越多的花苞,像一群从美梦中醒来的少女,在茂盛枝叶的掩映下,一个个探出头,露出脸,喜逐颜开。外沿纯白,越往里越红,中间藏着几簇嫩黄的花蕊。花瓣繁密,层层叠叠,华贵雍容,国色天香!她们迎着微风摇摆,仿佛向人们含笑致意;或蒙着清露、细雨,好像为人间真情而感动垂泪。

花开了!

爱花人奔走相告,欣喜若狂,共赴赏花盛会。僻远的田间小路车辆穿梭,新老朋友、外地游客纷至沓来。在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关心爱护下,古牡丹青春焕发,长势年年好,开花年年多,最多的一次是2019年春天,开了83朵!

上海市区有位女士每年必来“打卡”,已经连续20多年了。看古牡丹盛开,已成为很多人每年春天的一个仪式。在奉贤工作的台湾同胞们来了,一批新加坡客人也来了,更有趣的是几位美国游客,看了牡丹之后,意犹未尽,非要拉着金书林合影不可,他们通过翻译,激动地说,美国只有200多年历史,眼前这株中国牡丹就有近500年的历史,我们都应该喊她“老祖宗”。

如果说,金家人以前守护牡丹,守护的是自家福祉,那么,自捐献之日起,金家人守护的是大家的喜悦与愿望,守着的是一方文化,一种向往!

连年来,邬桥地区着力打造“牡丹之镇”,先后建起了以牡丹命名的影剧院、文化广场、休闲公园,开展了赏牡丹、画牡丹、唱牡丹等系列活动,让传承牡丹文化与弘扬文明乡风有机融合。邬桥学校也以“敬奉贤人,见贤思齐”为内核的“贤文化”为引领,长期开展牡丹文化特色育人系列活动。古牡丹作为“奉贤人重情守信”的象征,已“种”进了成千上万爱花人的心田里,连同金家护花的故事一道芬芳,共同远播。

而今,古牡丹传承人的接力棒即将传到金书林的儿子金国强手中。金国强十多年前就开始研究牡丹栽培技术,对未来有很多新设想,希望与更多专家、有识之士合作,研究科学嫁接技术,深度开发古牡丹文化价值,让这株“粉妆楼”分枝撒叶,永留人间。

为了古牡丹这十天的开放,365天辛苦劳累;为了一年一度相约花期,金家人世世代代坚守如初……这一切的付出,值得吗?

老人说:值得,值得!

(金国强供图)

“转载请注明出处”

标签:

商品
Lazada印尼换帅!由集团原首席商务官张承焕接任CEO-天天热资讯
Lazada集团首席商业官张承焕(James Chang)将接替董铮,从今年7月
【时快讯】XD东方通7月3日盘中涨幅达5%
以下是XD东方通在北京时间7月3日14:03分盘口异动快照:7月3日,XD东方